國內外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比較

我國人口大多居住在小城鎮和農村,農村污水對水環境的污染日益受到關注。除西部地區污水處理率較低外,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率普遍提升。但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城鎮、鄉村的環境條件、生活習慣、經濟狀況差異很大。如何因地制宜做好分散式污水處理,已開發國家的經驗值得借鏡。

我國主要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

我國農村污水處理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見圖1):生物膜技術、活性污泥處理技術、生態處理技術、土地處理技術、生物與生態聯合處理技術。應用型,並有營運管理成功案例。從污水處理規模來看,每日處理水量一般在500噸以下。

1.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優缺點

在農村污水處理實務中,各製程技術均表現出以下優缺點:

活性污泥法:控制靈活,可自動控制,但戶均成本較高,需有專門人員操作維修。

人工濕地技術:建造成本低,但去除率低,運作管理不便。

土地處理:建造、運作、維護簡單,成本低,但可能污染地下水,且需要長期的運作維護管理。

生物轉盤+植物床:適合南部地區,但操作維護較困難。

小型污水處理站:接近城鎮生活污水的處理方式。其優點是出水水質好,缺點是無法滿足農村農業污水的需要。

雖然一些地方正在推廣「無動力」農村污水處理技術,但「動力」污水處理技術仍佔有很大比例。目前,許多農村地區土地實施分戶經營,公有土地很少,經濟發達地區土地利用率很低。污水處理成本高,可供污水處理的土地資源少。因此,「動態」污水處理技術在土地利用較少、經濟發達、水質要求高的地區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節能降耗的污水處理技術已成為鄉鎮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2.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組合模式

我國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組合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MBR或接觸氧化或活性污泥製程。污水先進入化糞池,然後進入生物處理單元,最後排入周圍水體回用。農村污水回用較為普遍。

第二種模式是厭氧+人工濕地或厭氧+池塘或厭氧+土地,即化糞池之後採用厭氧單元,經過生態處理後排入環境或農業利用。

第三種模式是活性污泥+人工濕地、活性污泥+池塘、接觸氧化+人工濕地、或接觸氧化+土地處理,即化糞池後採用好氧、曝氣裝置,增設生態處理單元,強化脫氮除磷。

在實際應用中,第一種模式所佔比例最大,達到了61%左右。

以上三種模式中,MBR的處理效果較好,適合一些對水質要求較高的地區,但運作成本相對較高。人工濕地和厭氧技術的運作成本和建造成本都很低,但綜合考慮,需要增加曝氣工序才能達到更理想的出水效果。

國外應用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

1.美國

從管理體制和技術要求來看,美國的分散式污水處理體系架構較為完善。目前,美國的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主要有以下幾種技術:

化糞池。化糞池和土地處理是國外普遍採用的技術。根據德國調查數據,約有32%的污水適合土地處理,其中10-20%的污水不合格。造成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系統污染了地下水,如:使用時間過長;液壓負荷過大;設計和安裝問題;營運管理問題等

沙濾網。砂濾是美國非常常用的污水處理技術,可以達到很好的去除效果。

有氧治療。美國多採用好氧處理,處理規模一般為1.5~5.7t/d,採用生物轉盤法或活性污泥法。近年來,美國也十分重視氮、磷利用的有效處理。美國的大部分氮都存在於廢水中。透過早期分離來降低後續加工成本非常重要。

此外,還有消毒、營養物去除、源頭分離、N、P的去除和回收等。

2.日本

日本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比較有名的是化糞池處理系統。日本的生活污水來源與我國有些不同。主要依洗衣廢水、廚房廢水分類收集。

日本的化糞池都設置在不適合管網收集、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地區。化糞池是針對不同族群和參數設計的。雖然現在的化糞池正在一代代的更新換代,但還是以水槽為主。經過AO反應器、厭氧、除氧、好氧、沉澱、消毒等工序後,應該說A化糞池處於正常運作狀態。日本化糞池的相對成功應用,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在完善的法律架構下,有相對完善的管理體系,形成了一個相對成功的案例。目前在我國有化糞池的應用案例,應該說東南亞也有市場。東南亞、印尼、菲律賓等國也受到日本分散式污水處理政策的影響。馬來西亞和印尼雖然都制定了本國的化糞池技術規範和指南,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規範和指南可能不適合其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

3.歐盟

事實上,歐盟內部既有經濟技術發達的國家,也有經濟技術落後的地區。從經濟發展水準來看,它們與中國國情相似。在取得經濟突破後,歐盟也努力改善污水處理,並於2005年通過了歐盟小規模分散式污水處理標準EN12566-3。這個標準應該說是一種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等,選擇不同的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化糞池和土地處理。其他系列標準還包括綜合設施、小型污水處理廠、預處理系統等。

4.印度

在簡單介紹幾個已開發國家的情況後,我再介紹一下與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比較接近的東南亞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印度的生活污水主要來自廚房廢水。在污水處理方面,目前在東南亞地區應用最廣泛的是化糞池技術。但整體問題和我國類似,就是各類水污染問題十分明顯。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有效擴大化糞池規模的行動和計畫正在進行中,並制定了化糞池處理和接觸氧化技術的規範。

5.印尼

印度尼西亞位於熱帶。儘管農村經濟發展較落後,但當地居民的生活污水主要排入河川。因此,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的農村衛生狀況並不樂觀。印尼化糞池的應用佔了50%,也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來推動印尼化糞池的使用規範和標準。

國外先進經驗

簡單概括一下,已開發國家確實有許多先進的經驗值得我國學習借鏡:已開發國家的標準化體系非常完善、規範,有高效率的營運管理體系,包括專業訓練、公民教育等。而已開發國家的污水處理原則卻非常明確。

具體包括:(1)明確污水處理責任,同時國家透過資金、政策等方式支持污水分散處理;制定相應標準,規範和指導分散污水處理; (2)建立公正、規範、高效的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體制,保證分散污水處理的有效發展和長效運行; (3)提高分散污水設施建設和運營的規模化、社會化、專業化水平,保證效益運作;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實現我國分散污水處理技術的永續發展。

克雷安托普


發佈時間:2023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