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世界各國嘗試了多種技術路線,渴望實現節能減排,恢復地球環境。
在層層壓力下,污水廠作為能源消耗大戶,自然面臨轉型:
例如,強化污染物減量功能,搞極端脫氮除磷;
例如,提高能源自給率,進行標準升級改造,實現污水處理低碳化;
例如,污水處理過程中要注重資源回收,以實現循環利用。
所以有:
2003年,全球第一座NeWater再生水廠在新加坡建成,污水回用達到飲用水標準;
2005年,奧地利施特拉斯污水處理廠在全球首次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僅依靠回收污水中的化學能來滿足污水處理的能耗;
2016年,瑞士立法強制要求從污水(污泥)、動物糞便和其他污染物中回收不可再生的磷資源。
……
荷蘭作為世界公認的水利強國,自然也不甘落後。
那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碳中和時代荷蘭污水廠如何升級改造。
荷蘭廢水的概念—新聞框架
荷蘭位於萊茵河、馬斯河和斯海爾德河三角洲,地勢低窪。
身為環保人士,每次提到荷蘭,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尤其是其Kluvyer生物技術實驗室在微生物工程技術方面的成就享譽全球。我們現在熟悉的許多污水生物處理技術都來自這裡。
如反硝化除磷與磷回收(BCFS)、短程硝化(SHARON)、厭氧氨氧化(ANAMMOX/CANON)、好氧顆粒污泥(NEREDA)、側流富集/主流強化硝化(BABE)、生物塑膠( PHA)回收等
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也是由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開發的,他因此獲得了水產業的「諾貝爾獎」——新加坡李光耀水獎。
很早以前,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就提出了永續污水處理的概念。 2008年,荷蘭應用水研究基金會將此概念體現到「NEWs」架構中。
即Nutrient(營養)+Energy(能源)+Water(水)工廠(factory)這句話的縮寫,意思是可持續理念下的污水處理廠實際上是一個營養物、能源和循環利用三位一體的生產工廠水。
恰巧「NEWs」這個詞還有一個新的意義,既是新的生活,也是未來。
這個「NEWs」有多好,在它的框架下,污水中幾乎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浪費:
有機物是能量的載體,可以用來彌補運作的能耗,達到碳中和運作的目的;污水本身所含的熱量還可以透過水源熱泵轉化為大量的熱/冷能,不僅可以為碳中和運作做出貢獻,還可以輸出熱/冷到社會。這就是發電廠的意義。
污水中的營養物質,特別是磷,在處理過程中可以有效回收,從而最大程度地延緩磷資源的缺乏。這就是營養工廠的內容。
有機物和營養物質的回收完成後,傳統污水處理的主要目標就完成了,剩下的資源就是我們熟悉的再生水。這就是再生水廠的意義。
因此,荷蘭也將污水處理的製程步驟總結為六大流程:①預處理; ②基礎治療; ③後處理; ④污泥處理;
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每個工藝步驟背後都有許多技術可供選擇,而且同一種技術也可以應用在不同的工藝步驟中,就像排列組合一樣,你總能找到最適合的污水處理方式。
如果您需要以上產品處理各種污水,請與我們聯絡。
cr:乃炎君環保水圈
發佈時間:2023年5月25日